文艺复兴的秋天是威廉·鲍斯曼的著作。
鲍斯曼此书出版于2000年,但他对历史发展的“另一个侧面”的思考却由来已久。1988年,他出版了《加尔文:一幅16世纪的肖像》,认为一向被人认为是一个苛刻的法律学家的加尔文,其实还是一位人文主义者。
这部作品诉诸历史学界的不仅仅是刻画出了两个加尔文,它还协调了两场运动——遭到启蒙时代思想家赞扬的文艺复兴和遭到他们鄙视的宗教改革运动——给统一了起来。自启蒙时代的思想家起,传统史学就倾向于赞美文艺复兴而贬低宗教改革,因为后者给世界带来了紊乱。
鲍斯曼以善于寻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思议的现象著称,从而能够准确地找到“另外的一个侧面”,哪怕那是一种与光明对应的黑暗,或者相反,是一种与极端情绪相对应的人文色彩。
为了捍卫光明,鲍斯曼不能不接受如此庄严的任务,这种任务是被传统的历史学家忽略了的,也是从他自己对文艺复兴毕生观察中得来的。这种带有自我牺牲和痛苦的气息,这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对哀伤的研究,往往都因为对于人类光明事物的崇高的爱而被勇敢的学者承担了起来。
从技巧的观点看,不能否认,鲍斯曼对危机和黑暗的研究丝毫也没有降低质量,反而变得愈来愈具有意义。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崇高举止,在鲍斯曼的作品中处处留下印痕。
第15本书:《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强烈推荐给大家:这本书我看了有一年半之久,不是因为看不下去而是实在是舍不得一下子看完,这是我所有的读书笔记里最认真最多笔墨的一本书,我甚至觉得每次读这本书前应该有个仪式,怀着崇高的敬意去细读。只说3点理由
1、如果你在去意大利旅行之前没有读过一点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你的旅行可能是空洞有缺憾的,如果在观看一幅作品时从未去了解过创者的生前经历,那么作品在你眼中是缺少生命力和灵魂的,无论是哪种遗憾,都应该由这些书籍来弥补,好在距离上一次去法国卢浮宫和佛罗伦萨前,我补上了这一课,和第一次去走马观花打卡式的旅行不同,我会在一幅作品前感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会像放**一样在我的想象中浮现出来,仿佛穿越一般,文学带来的魅力不言而喻。发几张最近一次去看作品的图。(图5:法国卢浮宫的走廊上;图6:卢浮宫里作画的学生及达芬奇著名的作品《蒙娜丽莎》;图7: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图8:佛罗伦萨市民广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被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图9:一张佛罗伦萨的留影。太爱佛罗伦萨了,简直走不动,感觉整个城就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不住上几天细细品味都对不起一趟旅行。
2、家长应该和自己的孩子讲述这本书。这是一个让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之折服的“跨界创新奇才”,这是一个让五百多年前的万物成为永恒史诗的“最好奇的人”。作者阅遍七千二百多页笔记,只为还原一个最为全面、客观又极其有趣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想了解这位文艺大师?你需要看看这本书。
3、有人说,列奥纳多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文艺复兴。他为何能有如此之大的创造力?最明显的一点应该是他那无与伦比的好奇心了。列奥纳多的确是一位天才,历史上没有几个人真能配得上这个词。但即使不能拥有与之比肩的才华,但我们依然可以向列奥纳多学习:保持好奇,不断好奇。不要让成长带走我们的初心,更不要让孩子们如此。也许你该明白一点: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的过程就会让你的人生多姿多彩。
本文来自作者[辛之夭夭]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bujiaoyu.com/xibu/1053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辛之夭夭”
本文概览:文艺复兴的秋天是威廉·鲍斯曼的著作。鲍斯曼此书出版于2000年,但他对历史发展的“另一个侧面”的思考却由来已久。1988年,他出版了《加尔文:一幅16世纪的肖像》,认为一向被人...
文章不错《文艺复兴的秋天是谁的著作》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