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网上有关“清平调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清平调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翻译: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百度百科——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谁的诗句?该如何理解?

是李白的《清平调》。

《清平调》全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我们先从后面两句开始解释。注意两句的第一个词:若非、会向。

这是一组关联词,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不会……就会……、如果不是……就是……。

理解了这一对关联词,再来看下一组词:群玉山头、瑶台月下。

简单讲,这是两个地方。群玉山头、瑶台月下,可以分拆开理解,群玉山的山头、瑶台的月光下。群玉山,瑶台,都是仙人所在,准确的说,是西王母的居所。

最后一组:见、逢;遇见、相逢。

那么,这两句诗连起来就是: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遇见,就是在瑶台月下相逢。

联系上下文,用现在流行的话讲,那就是她就是仙女本仙没错了。

这就是这首诗的妙处。实在是妙啊!从头到尾没有写过一个仙字,却把主人公夸上天去了。那么主人公是谁呢?正是杨玉环。

我们回头看看前面两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事实上这两句比后两句要难理解一点。尤其是第一句。先来看看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乍一读,好美!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但是仔细一想,怎么用自己的话去解释呢?

云想要衣裳,花想要容貌?显然不通。因此想不能解释为想要。理解这句诗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想”字。

我们不妨用这样的思路去理解:云和衣裳,花和容,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呢?很明显,是比喻,那么不妨把“想”字解释为“像”试着翻译一下。

云像衣裳花像容。云彩像衣裳,花儿像容貌。好像还有什么不对的,因为我们一般不会这样比喻。

那么调过来看一下。衣裳像云彩,容貌像花儿。这就没问题了。我们加一个定语:她的衣裳像云彩一样,她的容貌像花儿一样。

这里就是一个比喻句,夸赞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那么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写多难懂啊?你要夸直接夸不好吗?

衣裳像云容像花,云像衣裳花像容。

李白要是这样写,那他就不是诗仙了,很可能名字都留不下来。读读上面那两句,到底是有多平庸。

因此,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想”字,还有其他更妙的地方。

我认为,想,不单单是像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它本来的意思。

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原本只有人才会想。云会想,花会想,噢,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了。一个“想”字,让云和花都有了生命,想衣裳啊,想容貌啊,连云和花都有了追求啊!这句诗因此从人间到了仙境之上,给整首诗打下了一个“仙”的基调。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是完全解释得通的,并不是本人在意*。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云“想”的是谁的衣裳啊?花“想”的是谁的容貌啊?贵妃的啊!我李白可不屑于用个破比喻就完事了。贵妃就穿的像朵云?长得像朵花?像话吗?天上的云地上的花,都不如人间的杨玉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羞花的就是杨玉环)!

云也想要她的衣裳,花儿也想要她那样的美貌!她的美让彩云和鲜花都心生向往!这一句实际上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异在句式,同在意境和手法!

总而言之,李白在一句本来很实的比喻句中加入一些虚的东西,营造一种梦幻的不确定的惹人想象的氛围,一下子把境界从人间拔高到了天上。这就是诗仙跟诗人的区别,这就是天才跟普通人的区别!

解释这一千古名句用了较大篇幅,但第二句还是要讲的。

春风拂槛露华浓,此句既是写环境,也是写人。

春风拂槛好解释,春风吹拂栏杆。露华浓,就得展开一点想象力了。是说花儿带着露珠显得更加浓艳。这是在装点“仙境”。那么春风拂过的只有栏杆吗?露水润泽的只有花儿吗?不,还有人啊!人是谁?贵妃啊!贵妃是谁的贵妃?皇帝的贵妃啊!春风是帝王的春风,露水是帝王的露水,这是在暗喻帝王对贵妃的恩泽宠幸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李白的诗。她华艳的衣裳如飘逸的云朵,她艳丽的容貌如盛开的花朵,春风拂过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理解:此句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诗人将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描绘出杨玉环的美貌,又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原文』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写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关于“清平调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悦琳花]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bujiaoyu.com/xibu/576.html

(18)
悦琳花的头像悦琳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悦琳花的头像
    悦琳花 2025年09月08日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悦琳花”

  • 悦琳花
    悦琳花 2025年09月0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清平调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清平调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 悦琳花
    用户090811 2025年09月08日

    文章不错《清平调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很有帮助